最近跟几个开广告公司的老板聊天,发现大家都在头疼同一个问题:人工成本越来越高,养一个全职团队压力山大。有个朋友突然拍大腿说:”我们用了灵活用工平台后,人力成本直接砍了30%!”当时饭桌上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。今天咱就来扒一扒,广告公司到底怎么用灵活用工平台省钱,而且不是小打小闹那种省法。
先说说广告公司为啥特别适合灵活用工。你想啊,广告行业项目制特别明显,有时候同时接三四个项目忙到飞起,有时候又闲得能组团打王者荣耀。养着几十号设计师、文案、策划,每个月固定工资社保哗哗往外流,但人可能一半时间在摸鱼。这时候灵活用工就像及时雨——项目来了马上招人,项目结束就结算,完全不用为淡季买单。
我认识杭州一家中型广告公司”橙意传播”,去年接了某手机品牌的双十一 campaign,需要临时增加8个资深设计师。要搁以前,老板老张肯定愁得薅头发:现招人来不及,养全职又养不起。后来他们试了某灵活用工平台,直接在上面筛选有3C类目经验的设计师,从签合同到人员到岗只用了3天。最关键的是,平台报价比市场价低20%,因为省了猎头费和五险一金。最后这个项目人工成本省了将近15万,老张现在逢人就安利这个操作。
更绝的是用工风险这块。去年上海某4A公司吃过血亏,临时聘用的插画师作品涉及抄袭,甲方直接索赔80万。现在灵活用工平台都带”背调+作品审核+责任险”三件套,就像给公司上了道保险。深圳”火花创意”的HR总监跟我说,他们现在所有freelancer都从平台走,光是去年就躲过了3起劳务纠纷,省下的律师费都够买辆五菱宏光了。
说到具体怎么省出30%,这里头有门道。首先把固定岗位拆解:长期需要的核心岗(比如客户总监)留作全职,波动大的执行岗(比如修图、剪辑)全部外包。北京”视界无限”公司做了张对比表,同样的20人团队,灵活用工模式下五险一金就少交14万/年。再加上不用租那么大办公室,水电费、下午茶这些隐性成本跟着降,东省西省就凑出30%了。
不过也有坑要避。有些公司贪便宜找野路子接私单的,结果遇到临时放鸽子或者作品不过关。正规平台虽然单价稍高,但有押金制度和人才库评分,像”云队友”这类平台还能按小时计费。广州有家公司算过细账,用正规平台实际到手的性价比反而比私下找的高17%,因为省去了反复修改的沟通成本。
最后说个骚操作——灵活用工还能变相创收。南京”创想广告”把自家闲置的设计师挂到平台接单,旺季时甚至能赚回半个团队工资。他们财务给我看了个数据:2023年通过平台外派员工创收46万,相当于把人力成本转嫁给了甲方,这波操作属实赢麻了。
说到底,广告行业早该告别人海战术了。用灵活用工不是抠门,而是把钢用在刀刃上。就像我那个省了30%成本的朋友说的:”现在省下的每一分钱,都是下次比稿时多请个顶级摄影师的预算。”毕竟在这个卷成麻花的行业,成本控制可能就是生死线。